成果介绍
目前临床所使用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都由镍钛记忆合金制造,而该合金在体内可逐渐被腐蚀,导致镍离子进入血液及心内膜细胞,损害人体健康。一些产品在镍钛合金表面镀上一层陶瓷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但产品工艺更复杂,成本增加,且其有效性还有待长期临床观察验证,而且,这些金属结构将永久留存在患者体内,会对其他影像学检查造成干扰,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此外,圆盘中间的聚酯纤维膜不能形成即刻封堵效果,可能引发溶血及无菌性炎症反应。在封堵器植入体内后,缺损周围的心内膜组织或血管内皮会逐渐覆盖封堵器表面,此时,封堵器存在的价值就不大了。但目前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进展。
本项目主要希望改进目前金属封堵器的结构,研发一种个体化设计、非金属、可生物降解吸收的新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在实现封闭房间隔缺损、阻隔血液分流的功能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封堵器表面再内皮化)便开始降解吸收,最终完全由患者自身组织所替代,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金属封堵器的固有缺陷。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完成了创新、突破新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结构设计、输送及收放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发球囊专用水凝胶材料、新型柔性3D打印生物材料/墨水等关键技术,进而开展新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临床实验研究。以此类产品为切入点,将继续开发以高性能可吸收材料或非金属材料为特色的包括左心耳封堵器、腔静脉滤器、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可吸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用心脏瓣膜等系列心血管疾病系列介入器械产品。